2024年12月份牧場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牧童:文展圖

限時動態的信仰

瑞士一位研究員在1970年代送出第一封郵件“QWERTYUIOP”(電腦鍵盤上英文字母第一排的字母排列) 後,開始了網路上的「群組」,各地的人都可以使用它討論各種話題。社交媒體開始蓬勃發展,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連繫與溝通方式,成為了幾乎人人都有在使用的局面。

社交媒體可以用作讀取及傳送訊息;人人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發言區,如同個人雜誌一樣 (部落格 blog);也有人用作尋找失散的同學 (Classmates);在不同辦公室都可即時交談的 America Online;讓人公開發表日記及回應的 Open Diary;建立個人的社群網絡 (Facebook,Instagram);上傳及分享影片 (Youtube);讓個人與團體可以快速溝通之用 ( Twitter)…。 [1]

社交媒體發展至今,亦出現了不少獨特的文化和現象,其中一項比較有趣的是「限時動態」功能。這功能讓用戶發佈的照片或影片在24小時後自動消失。這是為了在短暫但有趣的重要時刻,分享可引起共鳴的個人內容,以凝聚所有人,並且易於在人心中植入「不可錯過 / 不可錯失」的感覺,從而追看,造就高點擊率、高流量的效果。[2]

限時動態以這種「閱後即焚」的內容形式,造成了一個主流的現象。這種「限時動態」的現象在聖經中亦有迹可尋。新約聖經雅各書的作者就曾指出信徒間的一個現象,就是從上帝的話語中得著了信仰,卻只在有限的時間內存在,過後就消散了:

「你們要作行道的人,不要只作聽道的人,自己欺騙自己。因為只聽道而不行道的,就像人對著鏡子觀看自己本來的面目,注視後,就離開,立刻忘了自己的相貌如何。惟有查看那完美、使人自由的律法,並且時常遵守的,他不是聽了就忘,而是切實行出來,這樣的人在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。」(雅1.22-25)

當信仰的敬虔只是「曇花一現」的覺醒和感動,過後也就隨之消散,這不並符合上帝對祂的子民的期望:

「以法蓮哪,我可以向你怎樣行呢?猶大啊,我可以向你怎樣做呢?因為你們的慈愛如同早晨的雲霧,又如速散的露水。」(何6.4)

「閱後即焚」的信仰是沒有根的,是即興的,有的只是有當下一刻的信仰,這種信仰是難以成長的。信徒常落入星期六及星期日限時動態的信仰中,缺乏實踐,也越不過教會的四面牆。但願教會的信徒都成長為全天候的基督徒,實踐上帝的道,成為主的見證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[1] https://108104048.medium.com/social-media-d53a0b181074;存取日期:2024年11月 9日。
[2] 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08625;存取日期:2024年11月10日